提起罗松战李元霸,大家都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人想问罗松对战李元霸,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李元霸战罗成完整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元霸能打过罗成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罗松和李元霸之间又没有解不开的深仇血恨,而且罗松为人深明大义,从来都不是滥杀无辜之辈,即便罗松的武艺略胜李元霸一筹,那他也完全没有理由去一枪杀死李元霸。很多人都说罗松的武艺在李元霸之上,这种说法来自于不同的版本,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隋唐英雄传》连续剧作品,这当中是没有出现罗松这个人物的,在隋唐英雄传当中,李元霸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在评书隋唐演义当中,罗松被很形象的塑造了出来,他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和罗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母亲姓姜,所以在评书当中也有人把他称作“姜松”。胯下马掌中枪,是罗松在隋唐演义评书当中的鲜明形象,同样也是天下无敌的大英雄。但是在评书当中,罗松似乎从来都没有漏过真功夫。
从一开始陪着母亲寻找亲生父亲罗艺,再到最后陪伴着母亲护送父亲罗艺的灵柩回到故乡,来时很慢,去时也很慢。凭他的一生武艺,他完全可以在当时官场当中谋个一官半职,但他讨厌官场,从来都没有过想要出仕当官的念头。最后安全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到了故乡,余生隐居家乡,再也没有插手过江湖事宜,只是罗松有一徒弟,全盘继承了罗松的“姜家枪”,后来在江湖上也是名声赫赫的一位人物。
评书版的隋唐演义当中,曾经记载了这么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都无一例外地突出了罗松的武艺高强,说罗松的武艺是当时的天下第一,那绝对是有足够分量的。罗松经历的第一次大战,面对的敌手是靠山王杨林,杨林的武艺也算得上是一流,这都是我们在隋唐演义影视剧作品当中有目共睹的。但当时杨林摆下了一字长蛇阵,瓦岗寨众人无人能破,最后不得已下,罗松才单枪匹马出面迎战。
在杨林之前,罗松曾经和继承罗家枪的罗成交过手,但是罗成根本就不是罗松的对手,而且二人之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分明就是相差了一大截。罗松罗成两兄弟的父亲罗艺,他传给儿子罗成的罗家枪本就是从姜家枪法中演变而来的,并且当时罗艺并没有完全学会所有姜家枪法的招式。所以只是简单掌握了罗家枪的罗成,在面对已经掌握姜家枪法所有招式的罗松的时候,他根本不是哥哥罗松的对手。在单田芳版的隋唐演义当中,罗成曾经和罗松的儿子有过交手记录,当时罗松的儿子还没有成年,罗成也仅仅取得了“胜之不易”的成绩。
由此可见,罗松的武艺十分了得,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与之较量的。话题转回来,当罗松面对靠山王杨林的时候,从评书当中的叙述来看,要不是秦琼在临战之前嘱咐罗松手下留情,恐怕靠山王杨林不出几个回合便会倒在马下。
面对靠山王杨林,罗松那一手姜家枪法实在是绝了,那简直就是想怎么扎、就怎么扎,不出十个回合,便将杨林外面的一身铠甲戳出来了百十个小窟窿。更为神奇的是,杨林铠甲里面穿的衣服竟然丝毫未损,罗松的这一番神操作,简直让围观的众人大开眼界、唏嘘不已。
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罗松拉开罗士信和李元霸的精彩场面,当时罗松正护送着父亲罗艺的灵柩路过四平山,恰逢碰到了今世孟贲罗士信和西府赵王李元霸的打斗场面,喜欢打抱不平的罗松见此状况,看来这两个人在短时间之内是难以分出胜负了,罗松只使了一枪,便将原本打的难解难分的罗世信李元霸和分离开来。不得不说,罗松的这一枪,真的是恰到好处,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而且能够将力大无穷的李元霸和罗士信分开,也从侧面突出了罗松的力气之大并不在二人之下。罗松和杨林的打斗,直接说明罗松的姜家枪法,其速度简直快到了让人难以想象,而且百八十个小窟窿全都不差半分的戳到了杨林的铠甲上,没有伤到杨林铠甲里面的衣服,也能说明罗松枪法的精准性,枪枪都能击中要害,只是罗松不想杀杨林罢了。
从罗松只使一枪就能分开处于战斗胶着状态当中的的罗士信和李元霸的举动来看,更突出了罗松的力气之大,同样让人难以想象。在隋唐英雄传当中,正是因为李元霸天生神力,才使得他能够连续击败多名高手,就连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在他手下过不了几招。
由此来看,罗松的力气应该不在李元霸之下,如果我们把罗松的力气和李元霸力气认为是持平的话,那么罗松在力气大的基础上,更有枪法之快的优势,李元霸虽然力气巨大,但他反应较慢,抡锤的速度也比不上罗松使枪的速度。如果二人真的面对面交战的话,那恐怕李元霸真的不是罗松的对手。
既然李元霸不是罗松的对手,而罗松又是一个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的人,在碰到李元霸之前,罗松就已经听过李元霸杀人的传闻,死在李元霸一对铁锤之下的人不在少数,那为什么罗松不趁机代表正义杀了李元霸呢?主要原因就是李元霸和罗松没有仇恨,死在李元霸那双铁锤之下的那些人,和罗松并没有关系,既然二人无仇无恨,那罗松又怎么可能会率先挑起事端,挑战李元霸呢?
第二个原因就要扯到李世民身上了,当时秦琼等人有意归附秦王李世民,而李元霸和李世民是亲生兄弟,李元霸是李世民的四弟,而且李元霸和李世民之间的交情远远要胜过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的关系。如果要完成反隋大业,击败天下诸侯,那李唐政权没有李元霸是不行的,毕竟李元霸真的是天下无敌。所以秦琼早就嘱咐过罗松,阵前不要杀死李元霸,毕竟李元霸不同于那些坏人。既然有了秦琼的嘱托,再加上罗松和李元霸之间也没有仇恨,所以罗松也根本没有必要去杀掉李元霸。
话说回来,罗松或许并不是李元霸的对手,罗松和李元霸在四平山之前并没有过交手记录,唯一一次在战场上碰到李元霸,还是罗松一枪分开了罗士信和李元霸。四平山之战,当时李元霸一人力战十八路反王,在和罗士信争斗之前,李元霸就已经和其他反王诸侯手下的那些大将有过殊死拼搏,在体力上已经消耗了一些,如今碰到着同样力气巨大的罗士信,恐怕当时李元霸的全身体力已经消耗过半。
所以这才使得罗松仅使一枪就把二人挑拨开来, 仅仅凭借这一枪,我们断然不能确定罗松的武艺就在李元霸之上,毕竟二人没有面对面的一较高下过。在评书版隋唐演义当中,罗松是四绝之一,罗士信是四猛之一,而李元霸则是十三杰之一。他们三人同样在各自领域当中排名第一,自然都具备着不相上下的真实实力。
最后我们附上隋唐演义中关于“十三杰四猛四绝”的排名:
十三杰: 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杨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师徒12.梁师泰13.秦琼/尉迟恭;
四猛: 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王伯当;
四绝: 1.罗松 2.尚师徒3.侯君集4.程咬金。
在《说唐》这本书当中,李元霸最后是惨死在了天雷和自己的一对大锤之下,因为李元霸的师傅紫阳真人曾经告诫过他,在日后交战过程中,如果遇到使镏金镋的人,千万不能害他性命,否则将会迎来不可善终的结局。可是李元霸却是亲手用他的双锤砸死了使用镏金镋的宇文成都,胯下马掌中锤的威武李元霸,最终被自己的一双大锤砸死在了宿命之下。
李元霸罗士信罗松谁厉害
这些人都是演义里的!若是演义就有很多版本!有部隋唐里讲过,罗成一两回合就能扎到李元霸的大腿!要是不留情就能把他大腿废了!若按照罗士信的力量能跟李元霸拼个平手的打法来看和姜松的徒弟可以不费力的击败罗成来看!罗松可以完败李元霸!
李元霸打不过罗成
在隋唐演义当中,李元霸难道不是天下第一的大英雄吗?那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排名第七的冷面寒枪俏罗成又怎么可能会是李元霸的对手,更不要谈杀掉李元霸的问题了。在隋唐演义的评书以及《说唐》当中,李元霸确实是天下第一的存在,莫说是排名第七的罗成,就是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和排在罗成前面的几个天下英雄,都恐怕接不住李元霸三锤。
在新版和旧版的隋唐演义情节当中,大概前前后后总共就出现过两位人物,能够和李元霸拼上一拼。第一个人就是连李元霸都有些畏惧的罗士信,第二个人就是排行在李元霸之下的裴元庆,裴元庆和李元霸一样,武器也是一双大锤。隋唐演义剧情当中,裴元庆能够接住李元霸三锤,但是三锤过后的裴元庆就明显感到身体空虚了。因为李元霸力气之大远远超出了裴元庆的预料,所以到最后裴元庆死的也是相当悲惨。
不过对于裴元庆来说,能够死在天下第一李元霸的手里,也算是习武之人,一个较好的归宿了。反观今世孟贲罗士信,凭借着一杆银铁长枪,再加上天生神力,却是整个隋唐演义和说唐当中李元霸最为畏惧的一个人物,和善于使用枪法的罗松罗成两兄弟比起来,罗士信有着和李元霸相同的力道。四平山一站,李元霸和罗士信足足纠缠了几个时辰也不见分晓,由此便能看出,李元霸为何独独惧怕罗士信,不是打不过,是太费力气。
好了,说完上面的两位人物,我们紧接着把话题转到冷面寒枪俏罗成身上,罗成能够打过李元霸并不是在《说唐》系列演义评书中的情节,而是在《兴唐传》中的情节,在兴唐传当中,李元霸的下场很惨。临死之前的李元霸并没有和对手大战几百回合,反倒是仅仅不出一个回合,就如同他在说唐当中一个回合之内就能够利用那双八百斤大锤将敌人震的七窍流血那样。在追赶鱼俱罗老将军的时候,老将军趁其不备只使了一招转马刀,便让其横尸马下。
《兴唐传》中的排名,罗成的枪法在书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同父异母的兄长罗春,罗春有一百零八式姜家枪法,身为罗家枪法的传人,罗成也有自己无人能破的“梅花七蕊”。普天之下,除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罗春,能够破解自己独创的梅花七蕊,纵观天下其他人,都经受不住罗成手中这杆长枪一挥。
关于罗成和李元霸的较量在《兴唐传》中有明确描述,那就是二人在铜旗阵中的较量。那日秦琼秦叔宝正率军攻打铜旗阵的时候,罗成孤身一人在铜旗阵中做卧底,原本秦叔宝的打算是通过和罗成里应外合来突破这令瓦岗寨头痛的铜旗阵。至于李元霸和罗成对战的背景,这里有必要提一提。
《兴唐传》中的情节和说唐当中的情节似有很大出入,但其实创作背景是相同的,都立足于随堂交际之间的这个阶段。而在兴唐传当中,当时秦叔宝和罗成里应外合想要突破铜旗阵的背景是:李渊当时已经称帝,考虑到在初唐政权建立之后,秦书宝所在的瓦岗寨可能是未来的强劲对手。而当时领导瓦岗寨的领军人物,其一就是秦叔宝,秦叔宝和李渊绝对不仅仅是皇帝和土匪头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秦叔宝是李渊一家的救命恩人,尤其对小子李元霸有救命之恩,如果不是当时秦叔宝出手相救,那今日站在秦叔宝面前的李元霸,就不可能有机会活下来。何况秦叔宝是李渊一家的救命恩人,所以为了缓解初唐政权和瓦岗寨之间的矛盾以及紧张态势,尤其是为了拜谢恩人,所以李渊命令李元霸去给秦琼送些厚礼,顺手帮他突破铜旗阵。
李渊的心意是好的,但是李渊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想法,同时也是狠毒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日后如果瓦岗寨不投降的话,那么势必会和大唐有所一战,这个时候李渊派遣李元霸携带厚礼去答谢秦琼不说,反倒顺手助他破除铜旗阵,一来算是李渊知恩图报了,二来也是为了之后解决瓦岗隐患而消除顾虑。
铜旗阵中,罗成分分钟就能戳死李元霸这话看起来像是夸下海口,但是吧,却也不算是过头。毕竟在《兴唐传》中排名第五的罗成是绝对技压李元霸的,因为根据这本书当中的情节描述,凭借李元霸的力气和招式,大概勉强能够挤进前十名的位置。再者,还有一点能够看出李元霸和罗成之间的差距,能够一刀斩杀李元霸的鱼俱罗曾是排名第四罗艺的手下败将。
排名前五当中并没有鱼俱罗的身影(罗春、东方伯、定彦平、罗艺和罗成),而李元霸又只是能够勉强挤进前十的位置,所以根据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当中就这样提及,杀死李元霸的鱼俱罗,应该能够在书中排到第六或第九的位置,这还是李元霸能够勉强挤进前十位置的猜测。既然没有入列前五的鱼俱罗都能够一刀斩杀李元霸,那当李元霸面对排名第五罗成的时候,冷面寒枪俏罗成势必压到李元霸头上。
他们二人在铜旗阵中的那番较量,其结果几乎想都不用想,一定是李元霸会败,而且会败的很惨。李元霸携带着父亲李渊临行之前给拿的厚礼孤身一人纵马赶到了铜旗阵前,那个时候正好看见了恩公秦琼和罗成厮杀起来。读者都知道这是秦琼和罗成扮演的一场戏,但虎头虎脑的李元霸也没有得知事情的原委,亲眼看到自己的恩公处于下风,他二话没说、毫不犹豫抡起那双八百斤大锤就上去了。
替秦琼接下了罗成迎面而来的一枪,让李元霸感到面对罗成有些吃力,但他还是让过了秦琼,和罗成厮打在了一起。上面我们提到,罗成的“梅花七蕊”除了兄长罗春无人能破,只见罗成大枪一抖,瞬时间七个枪尖便朝着李元霸扎了过来。李元霸就像是一头空有力气的蛮牛,在身手敏捷这一点上,李元霸丝毫没有半分体现。面对迎面而来的七个枪尖,李元霸哪能分得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他只能用自己的一双大锤硬扛着堵了上去,可是这一堵又有多大的准确率呢?基本上是没有准确率的,毕竟罗成的梅花七蕊枪法在他手里已经能够使用的炉火纯青了。只见李元霸一双千斤重的大锤挡在眼前,罗成很快便改变了方向,一枪挑战了李元霸的左肩上。不等李元霸有所反应,紧接着又一枪刺中了李元霸大腿上的一块肉。李元霸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这还是罗成看在李元霸没有坏心思来应对的,如果罗成一心要李元霸死,第一枪完全可以刺中李元霸的关键部位。
铜旗阵被破之后,李元霸事后再回忆起和罗成对战的场面,依旧还是历历在目、瑟瑟发抖。他不停的同旁人说道“罗成的枪法真厉害”,李元霸说这句话在《兴唐传》中并没有半分不妥。毕竟排名就在那里放着,李元霸之所以会败给罗成,是因为李元霸属于力量型猛将,而罗成则是典型的技术型猛将,一手梅花七蕊枪法莫说是一个李元霸,再来几个李元霸,恐怕也不是这梅花七蕊的对手。
不管是说唐当中的罗成,还是今天我们提到《兴唐传》中的罗成,这位古典小说当中塑造的人物都是一位极具深明大义的天下好汉,并不是滥杀无辜之辈。而且从当时错综复杂的战时环境来分析,突然从万军丛中钻出来了一个李元霸,上来不容分说、也不报自家姓名,便同罗成厮打开来。元坝的这一莽撞举动,根本没有给罗成反应的机会,更不要说互报各自姓名背景的时间了。
二人在没有互相问候的基础上,便不由分说的打了起来,对于李元霸来说,他不知道罗成是何人,他更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排行第五的英雄。他只知道罗成是和自己恩公秦琼殊死拼搏的那个人,所以无论无何也要置罗成于死地,以报秦琼当年救他的恩情。只不过对于罗成来说,李元霸突然钻出来,虽然防不胜防,对罗成也没有丝毫敬畏之心,但罗成最多也只是教训教训他,完全没有取他性命的必要。
其次,大家可以想一想,兴唐传当中二人之间有过仇恨瓜葛吗?罗成和李元霸并没有任何血海深仇,往上多数一代人,罗成的父亲罗艺和李元霸的父亲李渊有何大仇大恨吗?陇西贵族李渊是起兵反隋的领军人物,而靖边侯罗艺是镇守隋朝边疆的一方守将,多年以来罗艺都带着燕云十八骑,勤勤恳恳地守候在边疆,保卫着隋朝的疆土。
按照常理来说,隋朝的守将罗艺,应该誓死守卫隋朝的疆土,拥护隋朝的君王,也就是隋炀帝杨广。但是在李渊起兵反隋之后,以至于到了唐朝政权建立之后的一段时间,身为靖边侯的罗艺不但没有领兵反抗李渊的军队,反倒主动归附了李渊。毕竟当时天下人都知道隋炀帝杨广的昏庸,再加上天下各路反王都纷纷栽倒在了李世民的军队之下,归附李渊是大势所趋,所以罗艺也选择归附李渊。
那么由此来看的话,罗成之前和李元霸素昧谋面,所以二人不具备血海深仇的可能性。再者,他们两位少年英才的父辈,也没有任何瓜葛纠纷,所以罗成也不会做出贸然杀害李元霸的举动,即便李元霸有些贸然冲动,每一锤都想置罗成于死地,但罗成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也不会有过一枪挑死他的想法。因为人性使然,实在是没有必要,而且李元霸明明是绕过秦琼才对自己大打出手的,这就说明李元霸本性并不坏,很有可能也是秦琼的挚友。
所以不管怎么说,李元霸本性不坏,而罗成更不是滥杀无辜之辈,所以能够保障自己自身性命安全的情况下,简单教训教训李元霸就足够了,没必要取他性命,毕竟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
张飞和李元霸谁更厉害
《说唐》通常作为《说唐全传》的简称,既然题主指定了文学作品,那么抱歉,在这部名为战争实为“玄幻”的文学作品中,吕布、关羽、张飞即便联手,也不是李元霸一锤之敌。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鼻祖,内容相对于后来的文学作品,真实性更高,故有“七分真三分假之说”,可以说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典型代表,这样的小说人物与其他小说人物对比,首先就是吃亏的。
《说唐全传》也属于历史小说演义,或者说是古代战争小说更贴切,因为除了历史大方向,所有人物塑造和剧情全是虚构的,是典型的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
《说唐》中武力定位以力量为主,几乎毫无技巧可言,书中人物的武器重量也极为夸张,比如李元霸,一对大锤八百斤,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武器重量看,整部《三国演义》,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算最重了,有八十二斤,而《说唐》中的秦琼一开始虎头枪八十三斤,后来换了提炉枪有一百二十斤。
加上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说明广泛认知里,关公和秦琼是对等的,张飞与关羽伯仲之间,而吕布稍强一线,大致也不过梁师泰或者邱瑞的水平,达不到尚师徒和韩擒虎的高度。
李元霸在书中不客气的说,打谁都和普通士兵没区别,能接他招式最多的就是裴元庆,三锤打跑,其他无论谁,包括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只是一锤子买卖。
那么秦琼和梁师泰在书中是什么定位呢?梁师泰的武艺略高秦琼一线,但是与天下第六的伍天锡交手,只三两下就被打死。同时,伍天锡对李元霸两锤被打死,与伍云召、雄阔海联手也是被一锤打退。
当然了,李元霸与梁师泰也交手过,很庆幸,梁师泰没有被一锤直接砸死。
另外,李元霸两次一个人对战上百万军队,第一次在四明山,在秦琼阻拦的情况下,一个人打退了二百三十万联军,死伤无数;第二次在紫金山,将一百八十万联军杀得只剩六十五万,简直比玄幻小说还夸张。
综上所述,如果吕布、关羽、张飞联手出击,李元霸一锤打来,三人能做到不死,并全身而退,那么他们就算赢了。
最后说一句,别拿罗家枪是姜家枪,罗成胜过李元霸说事,那是《隋唐演义》和《兴唐传》,与《说唐》一点关系也没有。